|
杨金波 |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
Employer: |
海洋新药筛选与评价中心 |
|||
Research Direction: | ||||
| ||||
Intro: | ||||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海洋大学“蓝药人才”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主任。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学、肿瘤免疫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研究肿瘤信号转导网络调控关系与机制、肿瘤免疫微环境与组学研究,以及基于疾病靶点的药物高通量筛选及基于智能超算的药物虚拟筛选及成药性研究。在干扰素信号转导领域,尤其是对STAT3分子及相关药物开发,潜心研究二十余年。主持多项国自然面上项目、科技部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通讯作者在Cell Res、STTT、J Hepatology、PNAS、EMBO J、ScienceAdvances、Cell Mol Immunol等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及获得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 ||||
Adjunct Research Positions: | ||||
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智能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生物技术分会副理事长、青岛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海洋药物网站(Marine pharmaceuticals website) 科学顾问 | ||||
Exchange: | ||||
| ||||
Progress: | ||||
肿瘤信号转导与肿瘤免疫。 肿瘤的发生与很多的信号通路有关,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不仅依赖于它们所携带的基因突变,而且还与肿瘤微环境的众多动态特性有关。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同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持续串扰进一步增加了信号转导的复杂性。肿瘤微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免疫细胞参与维持促肿瘤的免疫抑制环境。肿瘤微环境中单核细胞来源的或组织驻留的髓性细胞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巨噬细胞表型的异质性和功能的可塑性与其极化状态密切相关,不同极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谱。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发现和调控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和肿瘤微环境里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起重要作用的分子事件,以及基于免疫靶标的药物筛选与药物开发、精准医疗及个体化用药评价。 JAK-STATs信号转导分子表观遗传学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我们课题组发现的STAT2分子上两个新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hSTAT2-T387、T404),其在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I型干扰素(I-IFN)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肿瘤及病毒感染,其疗效与耐药的调控机制尚不十分清楚。STAT2-T387A、T404A突变可分别增强与下调I-IFN诱导下游基因表达,负向或正向调控I-IFN信号。我们将深入研究STAT2-T387、T404磷酸化调控I-IFN信号通路的机制;鉴定介导STAT2-T387、T404磷酸化的磷酸激酶并筛选其抑制剂或激活剂;构建小鼠mSTAT2-T386A、T403A基因敲入小鼠,探索mSTAT2-T386、T403磷酸化对调控I-IFN介导的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细胞发育、免疫调节等的作用和机制。 高通量及超算药物筛选与成药性研究。 构建基于肿瘤关键分子JAK-STAT、NFkB、p53、Wnt、Notch、PD-1/PD-L1等信号通路及分子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高通量筛选平台与药效评价体系,开展药物量筛选与系统药理药效学研究;针对已报道的4万余个海洋天然产物及构建的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建立超算药物虚拟筛选技术体系并用于海洋创新药物发现与成药性研究;针对海洋活性化合物药源短缺、结构复杂及毒性等成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对海洋物药物苗头分子开展全合成、半合成、结构改造及优化,通过系统药理药效学研究获得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最终通过系统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开发成上市药物。 多组学技术在海洋天然产物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作用靶点与机制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的落后极大地制约了海洋来源化合物的开发过程,其作用靶点不确定、作用机制不明确,使得海量分离的天然产物不能转化为靶标明确的药物先导物。我们利用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大数据、蛋白质表达与共结晶等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针对海洋天然产物或先导化合物作用的靶细胞、靶通路、靶蛋白以及药物作用于生物机体的药理药效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为海洋来源化合物的药物靶点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研究平台。 | ||||
Researc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