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9-06-26 11:19:51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
规模较小、创新活力仍不够强,这是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但与此同时,青岛却拥有全国领先的海洋药物科研机构以及研发能力。因此,如何有效破解海洋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困境,就成为撬动青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点。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青岛要建成国内领先的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为此,将从项目支持、研发资助、平台建设、基金设立、人才培育等方面入手,对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发及成果转化给予支持。
这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海洋药物创新研发及产业化的政策文件。意见的实施,将有力支持和引导我市海洋药物研发机构与知名药企进行合作,有望解决我市海洋创新药物产业落地难的问题,通过精准支持,带动青岛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破解困扰已久的难题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算创新药物研发平台的支撑下,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发时间大大缩短,青岛已经逐渐建立起包括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临床前系统研究药物等在内的研发成果梯队,海洋创新药物集聚开发和批量产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成果众多,但却无一进入产业化阶段,这是当前我市海洋创新药物研发不容回避的尴尬现状。而同样毋庸置疑的是,创新药物才是产业壮大、迈向中高端的最强推动力。青岛要利用好海洋药物研发的优势,就要避免再次出现创新药转化花落外地的状况——多年前,管华诗院士团队研发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海洋药物971,最终却因本地企业无力承接而外流,至今提及依然会引来一声叹息。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条件下,单纯依托研发机构力量推进海洋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路程较为漫长,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推进,通过调动企业、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我市海洋药物壮大发展。
据悉,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政策,青岛将以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为主线,以强化工程化开发为抓手,加快团队建设、资源集聚、平台构筑、研产合作步伐,着力构建集“技术-工程-产业”为一体的研产体系。
瞄准全国领先的海洋创新药物研产基地
根据意见,通过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青岛的目标是,到2021年,组建由2-3位国内外院士、4-6位杰出青年领衔的200余人的海洋药物研发队伍;力争15个研发成果进入候选药物阶段,3-4个新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2个新药实现产业化,15个海洋大健康系列产品形成良好的市场品牌效应,力争实现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
这些数字意味着,青岛不仅要在海洋药物研发成果方面继续领先全国,还要在产业化水平上达到国内领先、全球一流水平。
不只是针对海洋创新药物产业化,意见也将给青岛的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目前,青岛医药产业总产值只有130亿元左右,创新研发能力仍有待提升。而意见的实施,尤其是在研发、产业化等多个领域的探索,将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示范效应。
“意见中的各项措施是前所未有的,必将激励更多企业投入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进程中。同时,随着具体的实施,青岛也将考虑出台覆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政策。此外,也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关注青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推动我市海洋医药乃至整个产业规模做大做强。”相关负责人介绍。
“真金白银”支持海洋创新药物落户本地
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建立了包括研发经费支持在内、较为全面的政策支持体系。
根据意见,青岛将对海洋药物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合作或落户我市的海洋创新药物合作项目,按照实际到位资金给予1∶1配套、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奖励;对海洋药物研发机构即将进入临床研究落户我市的海洋候选药物,按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药效、药理等试验发生的费用给予50%、最高不超过800万元的补助。
同时,青岛将支持相关平台建设。如对约8000平方米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新增药物合成平台装修改造、配套设备购置给予4000万元补助;对约6000平方米的中国海洋大学向教育部申请立项、新建的动物实验中心,视进度给予立项和基础设施、设备购置等方面支持;支持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开展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二期建设试点。
“政策既体现了普惠性,又突出了特殊性、精准性,重点支持海洋药物研发领军团队,确保有限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效应。”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外,青岛还要争取将“蓝色药库”计划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及山东省各类支持政策范畴;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实施从先导化合物发现到成果产业化全链条投资支持。